个人简介
杨道斌
杨道斌,硕士,主管药师,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办公室科员,学校派驻望谟县打易镇毛坪村第一书记。
2023年5月24日清晨,我背上行囊,踏上前往打易镇毛坪村的驻村之路。当我到达村口,望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错落有致的村寨,清阳光洒出温暖的光芒,我深吸一口气,暗暗在心中立下誓言:一定要为这里注入新的活力,用心办好每一件实事,成为群众信赖的依靠。

初到村里,我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入户走访。那天,我来到了陈奶奶家。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光线有些昏暗。她正坐在破旧的椅子上,听到声响,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老人家,最近有没有困难?身体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关切地问道。她声音略带沙哑地回应我:“我一个人在家,年轻人都出去上学、打工了。现在国家政策好,吃穿不愁,就是经常腰痛和腿痛,腿不好,走不远,去不了医院看。”那一刻,我的心猛地揪紧了。
在对全村进行遍访调研后,一个令人忧心的情况摆在了我面前:患病时选择在家硬挺的留守老人数量众多。我立刻向单位反馈了村民们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很快,二附院向村里捐赠了价值8000元的药品。

作为主管中药师,我深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日常下组时,我总会把感冒药、跌打扭伤药、风湿药等送到有需要的老人手里。有一次,我刚走进李大爷家院子,就看到他正坐在门槛上揉着膝盖,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看到我来了,他连忙起身,眼眶泛红:“小杨啊,你真好,这么关心我们这些老骨头。”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健康使者”就要守护村民安康。经过协调,省城专家两次下村义诊,60余名医疗专家为老百姓免费看病和体检,服务群众逾1000人,节约费用10多万元。同时,我邀请健康宣讲团走进打易中心幼儿园,进行生动有趣的健康知识宣讲。
“杨书记,能不能帮我们组争取点水管重新安装,原来的水管路线走位有点高、水量有点小。”一次走访中,小组村民焦急地向我说。我迅速组织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一道进山查看情况。那是一片刺藤丛生的山林,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里面穿梭着,衣服被刮破,手脚也被荆棘划伤,但没有一个人抱怨。经过实地勘察,我向镇政府申请了1300米水管。当清澈的山泉顺着新管道欢快地流进每家每户时,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

我深知,村里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家庭困难面临失学的风险。于是,在二附院的帮助下,我对2名孤儿给予助学金3500元和学习书籍、物资,并定期进行心理辅导。争取到了6500元慰问资金,帮助困难学生、群众渡过临时难关;用10万元驻村工作经费,改善村级办公条件……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像一缕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村民们的生活。
毛坪村山多地少,探索长远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我通过“1+1+N”模式,组织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及致富带头人实地考察黔东南的药材种植与养殖业。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考察黄柏种植基地。道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行,我们只能背着行囊徒步前行。当看到那一片郁郁葱葱的黄柏林时,我们仿佛看到了毛坪村的未来。于是,我带领大家开始试验种植太子参、决明子、天冬,引导、推广种植黄柏500余亩。那段时间,每天天还没亮,我们就来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种植。烈日下,汗水湿透了衣衫;风雨中,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村民们遇到问题,我们就耐心地为他们解答,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技巧。经不懈努力,药苗茁壮成长,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在此基础上,我积极帮助申报产业发展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助力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我们的努力结出了硕果。帮助村合作社助销蜂蜜1.35万元,帮助群众销售核桃、蔬菜等农产品0.7万元,毛坪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20余万元,获得到户项目经费60余万元。看着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心中满是欣慰。
回顾在毛坪村的这两年,我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重点帮扶困难户,宣传好国家的惠农政策,依据每户的具体情况落实帮扶措施,有效改善其生活条件、提升精神文明追求。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种下的不只是中药材,更是让土地焕发新生的希望,是让每个日子都有盼头的火种。而真正的驻村,是把脚印留在田埂上,把牵挂系在门环上,把真情融进炊烟里。
(通讯员:杨道斌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