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瞄准“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服务定位和“厚基础、强应用、促交叉、创一流”办学定位,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区域一流的中医药数智化应用型(本科生层次)、创新型(研究生层次)高素质复合人才,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党建聚合力 发展方向明活力强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好发展“方向盘”。学院党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党建责任制,办好“青春黔哨”新时代学习宣讲团,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先后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队”“戴党徽亮身份”等,教工、学生第一党支部均通过学校“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及“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验收,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智慧党建平台”获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成果三等奖。近五年,发展学生党员182名,5人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党务骨干等称号。

五年来,学院全职引进“银龄计划”高层次人才1名,海内外博士12名;5名教师入选校“医工交叉”学术骨干;2名教师晋升正高,3名教师晋升副高;2名教师获得国家职业技术资格认证,11人入选各类评审专家库成员;7人入选各学会常务理事、理事;6人次获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17人次获校级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5人获校最美教师称号,1人获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聚焦主责主业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学院有1个大数据教学管理在线平台,1个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基地,建成“物联网技术”实验室1个并投入使用,已规划论证拟建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设备创新实验室等专业实验(训)室8个。近五年,签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议12份;新建实训基地、大数据实验实训平台各1个;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 协同育人”项目7项,教改项目15项,“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及真实案例库”项目12项,“智慧课程”建设项目5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省级11项;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10部;获省级一流课程“金课”7门。

科研水平有新突破。五年来,学院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4项,科研经费超过200万元;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北大核心论文16篇;获批发明专利4项,软著5项;参与国际标准制订6项等。2024年获批“贵州省中医药人工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并启动项目建设。

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围绕学校“互联网+中医药”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战略,2023年中医工程学学硕实现招生,2024年获批电子信息专硕学位授权点,2025年招生,实现学校工科硕士点“零”的突破。2020年医学信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合格评估”,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1个并招生;2024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5年通过“新增本科专业合格评估”。2025年新增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2个本科专业和“人工智能+中医药”微专业并招生。

工作亮点纷呈  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专业素养得到强化。近年来,信工学子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挑战杯”“蓝桥杯”“数学建模”“数博智力竞赛”“工业信息化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表现突出,先后荣获国家级20余项,省级140余项奖项。

社会服务不断延伸。学院先后与多家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协议,形成良好伙伴关系。五年来,资助册亨籍家庭困难学生费用15000余元,派出驻村干部1名,2人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带去药品价值2万余元;2人被聘为省级专家服务团专家成员参与地方技术服务。

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些年,学院在学生管理、资助工作、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中荣获“最佳管理奖”“优秀组织奖”等各级各类荣誉10余项;460余名学生荣获各级各类个人荣誉,6人获评省级三好学生,4人获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6人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2个班级荣获省级先进班级。

回顾过去,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放眼未来,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信息工程学院初心如磐,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作出新贡献。

(供稿:信息工程学院 审核:剡鹏英 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