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前身为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始建于1997年,与第一附属医院实行“院系合一”工作机制。2011年更名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后,转为“院院合一”机制。

学院开设中医学专业,含中医学(“5+3”一体化)和中医学(五年制)两个层次。五年制分为标准班、卓越中医师班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班。中医学专业2007年获批省级示范专业;2011年成为省级特色专业;2015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之一;2016年以“完全认可”成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顺利通过省级“一流专业”验收。

强基固本: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第一临床医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构建了本、硕、博、博后完整的中医学培养体系,是国家中医临床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设有11个教研室,承担11个专业32门课程,年授课约10000学时。现有师资787人,其中高级职称262人,硕士以上学历394人。拥有博士后导师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12人,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高端人才近100名。40人次获省级以上教学表彰,教学竞赛获国家级5项、省级4项。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级教改项目21项,发表教学论文113篇。主编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48部,《中医内科学》获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获批省级“一流课程(金课)”3门,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
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理念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以课程思政、临床思政、行走思政为抓手,全面优化育人模式,重视“开学第一课”育人功能,通过院领导讲专题思政课、名家讲座、新生研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职业使命感,将中医思维与核心价值观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党建带动团建,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思想政治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桃李芬芳:学子佳绩誉满杏林
近年来,学院学子在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及2项个人单项奖,连续四年在“泛珠三角区域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中获团体三等奖;获“挑战杯”“互联网+”省级以上奖项56项,“大创”项目138项(国家级17项、省级64项)。“尚义班”学生创建中医文化品牌“鹤鸣安康”,通过多样化的宣传及活动,传承中医文化,科普中医知识。毕业生就业率、升学率、学位授予率、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均稳步提升;精心培养中医订单定向生,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学院团委下设“风华一临志愿服务队”,由“本-硕-博-博士后师生”组成,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铜奖等30余项荣誉,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展望未来: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第一临床医学院将继续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医教协同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贵州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