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管理学院

学院始建于2001年,原名“医学人文系”,2011年更名为“医学人文学院”,2017年更名为“人文与管理学院”。现有中西医结合心理学和中医药事业管理2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JM)和应用心理(MAP)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中医心理学微专业,其中,法学、应用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3个专业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力量,高素质、高学历、高层次且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有全职教职工共71名,专任教师61名,辅导员6名,行政人员4名。专任教师中,教授5名,副教授16名,博士4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名。有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先锋”3人,省委组织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1人。“十四五”以来,获全国MPA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MPA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贵州省第三届十大法治人物”称号1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1人,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学生工作者1人、优秀辅导员3人。

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中医心理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中医心理学”虚拟教研室、校级人文社科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2019年,被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学术先锋号”荣誉称号。“十四五”以来,获批国家自科、国家社科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厅局级项目近50项,纵向横向项目科研经费近500万元,发表SCI、SSCI、CSSCI、EI、中文核心等期刊学术论文103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省教改项目5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获省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4门,建成慕课3门,主编、副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2部,其中,主编9部。

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19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05人,本科生1989人。“十四五”以来,学生在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挑战杯”等全国及省级专业类竞赛中获奖57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16项,学生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5篇;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全省先进班集体”、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等为代表的青年才俊和先锋团队。近两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超80%,研究生毕业年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0%以上。

近年来,持续深化对外交流,与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贵州大学、台湾静宜大学等国(境)内外院校建立合作办学或业务交流关系。贵州省法学会卫生健康法学研究会挂靠学院,建有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与省内各级各地司法机构、社保机构、卫生健康管理机构、医院和医药企业保持着良好的相互合作关系。

学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教学改革创新为抓手,大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与医药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特色优势鲜明,全国领先的中医药院校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