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龙


高级会计师,第二附属医院财务科科员,学校派驻望谟县打易镇河头上村第一书记。


2023年5月,我背着装满《中药材种植手册》的帆布包走进河头上村,村里的标语“老一辈用草药救人,新一代用产业富村”令我印象深刻。

党员平均年龄46岁;开会人还没坐齐,外面牛铃就响成一片……面对涣散的党组织,七一建党节那天,我把党课“搬”到院坝里。一位老党员拄着拐杖,掏出珍藏的褪色党费证:“当年我们用烤红薯引开搜山的狗,把伤员藏在山洞里……”,山风卷着他的话飘向远处。记得讲到“现在我们要用中药材让山沟沟变成聚宝盆”时,一位老人突然颤抖着掏出个铁盒,里头是村委会盖章的“中药材种植计划书”。纸张早已脆如蝉翼,字迹却像刀刻般清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开拓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中药材种植成效,我多次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前往中药材种植基地兴义市、一碗水乡实地考察,从浙江省磐安县引进中药材元胡,深入了解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创新模式,在河头上村建立中药材试验种植基地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其中,很多难忘的故事仍历历在目。


“陈书记,你看这株元胡咋烂根了?”记得有天凌晨,种植户韦叔打着手电筒冲进村委会。我抓起雨靴就往地里跑,泥水漫过膝盖,手电筒光柱扫过时,才发现暴雨冲毁了刚铺的排水渠。我连夜联系学校药学院专家视频“会诊”,张文龙教授看了一下说:“这是根腐病早期症状,得赶紧治!”没多久,病株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抢救。


去年年初,霜冻灾害让元胡减产三成,我带着村干部跑遍全省中药材市场。在药市找到优质种苗时,老板打量着我磨破的皮鞋摇头:“我们不赊账。”我当场掏出身份证:“用我的工资卡担保!”如今,村里的元胡种植基地挂满风铃般的白花,韦叔常蹲在地头念叨:“这白花是摇钱树的花哩!”


目前,全村种植重楼2亩、黄柏100亩、通草50亩、元胡8亩、百合1.5亩,一株株中药材叩开“致富”之门,为村民带来“真金白银”,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灵丹妙药”。

一次入户走访时,我发现群众自养的土蜂蜜存在滞销情况,便拍下视频发到工作群、朋友圈,却收到意外回复:“我们都想要!”于是,自己设计“尝鲜土蜂蜜”认购海报,却在打印店卡了壳。老板娘看着“望谟县打易镇河头上村”几个字直摇头:“这地址太偏,快递费比蜜还贵!”“但东西好呀!”我自信地回应道。最终,300斤蜂蜜很快售完,罗大嫂为此买了一双新皮鞋:“我要穿着去镇上赶场!”

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此,我因地制宜,将河头上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为集学习、交流、实践为一体的“农家智慧屋”,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举办公益教育、暑假辅导班等活动,为全村青少年提供亲情陪伴、安全教育、作业辅导等服务。“孩子爸妈不在家,我没读太多书,辅导不了娃娃。他们在这里读书写字有人管,我们也放心。”村民蒙伯说。


留守儿童小雨的转变令人动容。父母在外务工,小姑娘总缩在书屋角落,直到某天她指着《昆虫记》问:“蝴蝶破茧时要疼吗?”我带着她观察菜粉蝶羽化,小姑娘突然哭了:“原来虫子也会疼。”现在她成了“护林小卫士”,书包上挂着自制的“禁止烟火”木牌。

眼下,走进河头上村,会听见这样的声音:“陈书记,我家元胡该追肥了!”“陈书记,我闺女说想当村医!”深夜巡村时,也常看见大人跳广场舞,孩子们在“农家智慧屋”看书写字,远处中药材基地的诱虫灯像散落的星辰。

每当此时,我会想起临行前父亲的叮嘱:“当医生能救人,当第一书记能救村——你要把仁心种进土里。”

(通讯员:陈龙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