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5日,《贵州日报》在“理论周刊”刊发我校基础中医学院(岐黄学院)教师黄克艳署名文章《弘扬优良家风培育时代新人》。


文章讲到,优良家风是青年的“人生第一课”,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关键。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家风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视,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整合教学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教师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修养,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吸引更多学生选修新时代家风文化课程全文如下:

弘扬优良家风培育时代新人

黄克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优良家风是青年的“人生第一课”,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关键。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新时代家风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视,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整合教学资源,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教师要加强自身传统文化修养,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吸引更多学生选修新时代家风文化课程。


     优良家风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新时代家风文化纳入大学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以家风文化课程的方式,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组建自己的家庭,要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学会关爱家人、尊重长辈、培育子女,传承和弘扬家庭美德。另一方面,通过家庭与国家、社会关系的阐述,让学生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道理,将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涵盖多个维度。首先,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坚守信仰、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优良家风。这些红色家风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其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经典家训家规引入课程,通过对这些经典的解读,让学生领略古代家风文化的魅力与智慧,汲取其中的优秀道德养分。此外,还应结合时代发展,关注当代优良家风案例,如道德模范家庭、文明家庭等,展示在新时代背景下,良好家风如何在家庭生活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引入案例教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正反两方面的家风家庭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引导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风调研,让他们走进身边的家庭、社区,了解不同家庭的家风状况,通过实践去分析不同家风产生的原因、类型、差异及其影响。举办家风故事分享会、家书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入理解家风内涵,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够更便捷地学习家风文化知识,感受新时代家风文化的魅力。(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

审核剡鹏英 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