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负责人:赵立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学校党代会擘画的“三步走”战略蓝图,为科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研处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责任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区域发展特色,以高质量科研创新支撑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目标贡献科研力量。


深学细悟强使命 把准科研工作“定盘星”

围绕“夯实民族医药特色根基”“建成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目标,科研处从三个维度把握工作定位。即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将科研工作融入学校“三步走”战略,在“夯实根基、冲刺一流”的关键阶段,争当学科建设的“助推器”、人才培养的“练兵场”、成果转化的“桥头堡”;以特色发展为路径,立足贵州民族医药大省资源优势,把苗药等民族医药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金字招牌,推动传统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以开放协同为抓手,打破学科壁垒和部门界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聚焦重点谋布局 绘就科研发展“路线图”

未来五年,科研处将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高质量科研体系——

务实高效,健全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实施放管服改革,简化流程,建立“一站式”科研服务平台;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支持开展前瞻性、探索性研究。

提升科研平台能级,强化支撑保障。全力支持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力争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全覆盖。

聚焦民族医药传承创新,筑牢特色发展根基。以中医药理论创新为引领,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推进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合,建设中医药智能诊疗研究实验室,力争在苗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优化人才团队建设,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行“人才+项目”双轮驱动模式,培育高水平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与知名科研院所开展联合项目攻关。建立“科研导师制”,由资深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形成“老中青”梯队发展格局,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学校科研国际影响力。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与医药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开展中药新药研发和大健康产品开发;对接地方政府需求,参与“黔药出山”行动,为中药材种植、加工提供技术支撑;举办中医药创新成果对接会,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供稿:科研处 审核:剡鹏英 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