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贵州教育报》7版
近日,全国妇联揭晓了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贵州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周涛荣登榜单。
周涛,一位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间不懈奔波的女科学家,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到推动技术惠及千万农户,从深山“科技小院”的耕耘到百姓增收致富的喜悦,用多年的坚守诠释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研初心,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巾帼先锋”。

周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这是对我多年来扎根中药事业的莫大肯定。”谈及荣誉周涛难掩激动,“更要感谢团队伙伴们——那些通宵实验的灯火、翻山越岭的足迹,才是这份荣誉的底色。”
在科技报国的征途上,周涛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双向奔赴”。贵州,作为中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尽管科研投入的不足和地域的相对封闭曾经是中药材发展的瓶颈,但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药品的疗效。秉持“药材好,药才好”的坚定信念,周涛学成归乡,回到贵州这片热土,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家乡带来了创新与变革的机遇。
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果:历时8年选育出太子参新品种“施太号”“贵参1号”,破解了20年无人工新品种的困境,同时发明专利“一种太子参有性繁殖的方法”,利用此项专利技术推广种植12万亩,带动增收39600万元。
同时,周涛作为中组部的国家科技特派员、贵州剑河团团长、中药材产业组组长,自2021年起帮扶剑河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她深入基层,翻山越岭,传授种植技术,助力农民增收。在剑河县探索建立“钩藤+太子参”套种模式,让三年见效的长周期作物与“当年采收”的短周期药材科学搭配,亩产值大力提升。在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村民们至今记得那个带着400公斤种苗翻山越岭的身影。“周教授手把手教我们摆种覆土,连《太子参种植技术手册》 都画着示意图!”村主任展示着已被翻皱的手册。从种苗下地到采收销售,科技特派团队提供“保姆式”服务:病害防控指导到田垄,水肥管理精确到节气,甚至搭建平台打通销路。“从前怕种多了卖不掉,现在只管跟着技术种!”
周涛的日程紧凑而充实,她坚信女性在科研领域的独特优势:“女性的细腻与韧性让我们在科研和产业一线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女性以坚韧的意志去克服,以温柔的力量去化解矛盾,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不同,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勇敢地站出来,展现内心的力量,成为激励他人的精神榜样。”
从“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到“全国三八红旗手”,从“五一劳动奖章”到“国家科技进步奖”,周涛教授的荣誉墙上记录着她的足迹。而她心中最珍贵的,是一封来自剑河县委县政府的感谢信,那是对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证明。
对于贵州教育系统的女性同胞们,周涛寄语:“无论你们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坚信,努力的汗水会浇灌出成功之花,勇敢的脚步能丈量出精彩人生,加油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