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22日-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今后五年学校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作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的总体部署,提出学校未来“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30年,夯实学校民族医药特色根基,综合实力进入区域中医药院校前列;到2035年,民族医药特色鲜明,建成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到2050年,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
即日起,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学习贯彻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家谈”专栏,邀请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围绕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谈思路、话举措、谋发展,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破题开篇、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扬林
学术期刊在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这为学报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服务为本”原则,奋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锚定目标 把握核心要义
坚守政治引领底线。学报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须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医药政策贯穿办刊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学术传播的正确方向。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的部署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要求高度契合,学报需以优质内容支撑学科建设,助力学校学术影响力提升。
激活融合发展动力。顺应全媒体时代趋势,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学报突破发展瓶颈、扩大传播效能的必然选择。

未来五年规划与实现路径
筑牢学术根基,打造特色品牌。聚焦学校“中医药传承创新”核心优势,重点打造“民族民间医药”“中医药现代化”等特色栏目,每年策划2-3个契合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的专题选题。建立“校内骨干+校外名家”的编委会机制,邀请行业权威专家参与审稿,提升稿件学术质量。实施“优质稿源培育计划”,与学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建立定向组稿合作机制,优先刊发原创性、突破性研究成果。

推进数字转型,拓宽传播渠道。搭建学报数字化传播平台,提升学术成果的大众化传播效能。加强与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主流数据库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合作,通过规范化落地“网络首发”,实现三大核心目标——即缩短传播周期,将论文从录用至正式发布的时长从3-9个月压缩至1-2个月,保障作者成果首发权;提升学术影响力,力争首发论文年度篇均下载量、被引量较传统出版提升10个百分点;优化服务体验,为校内科研人员、研究生提供符合学术评价要求的快速发表渠道。建立论文引用追踪机制,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

建强编辑队伍,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复合型”编辑培养体系,每年组织编辑参加融媒体、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鼓励编辑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学术素养与业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建立作者、读者沟通反馈机制,提供稿件撰写指导、学术咨询等精准服务,打造良性学术生态。
深化开放合作,赋能区域发展。主动对接国内外高水平中医药期刊,开展编辑交流、联合办刊等合作,吸收先进办刊经验。承办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凝聚高水平作者群,提升学报行业话语权。
(供稿:学报编辑部 审核:剡鹏英 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