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9月23日下午,中国共产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花溪校区礼堂开幕。本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的重要阶段,在学校喜迎建校60周年并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和全校师生员工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为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不懈奋斗。
大会现场气氛庄严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会标,由镰刀和锤头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在十面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会场里悬挂着“同心笃行强内涵 聚势深耕向未来 为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不懈奋斗”的条幅。
校党委书记邬卫东,校党委副书记李兴、明雪梅,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朱星、唐东昕,副校长刘震出席。李兴主持开幕式。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专班第七督导组组员胡欢、联络员封承杰到会督导。

应到正式代表125名,因事请假4名,实到正式代表121名出席会议,列席代表41名。

14时,大会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开幕,全体代表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邬卫东代表中国共产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届委员会作题为《同心笃行强内涵 聚势深耕向未来 为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不懈奋斗》的报告。

报告指出,回顾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奋斗的汗水、闪耀着全体贵中医人担当的光芒,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全校师生员工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不同于省外、有别于省内其他兄弟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为“舵”,锚定贵中医办学方向不偏航;坚持依法治校为“纲”,提升贵中医治理效能强根基;坚持改革创新为“要”,深化贵中医内涵建设增活力;坚持立德树人为“本”,锻造贵中医人才质量铸栋梁;坚持以人为本为“魂”,浸润贵中医人文关怀聚人心;坚持师生同心为“力”,凝聚贵中医发展合力共奋进;坚持文化传承为“脉”,弘扬贵中医国粹精华续薪火;坚持特色发展为“径”,凸显贵中医优势学科立标杆;坚持医教协同为“桥”,畅通贵中医发展路径提质效;坚持服务地方为“任”,彰显贵中医担当精神显价值。
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客观分析存在的不足,深入研判学校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学校未来“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030年,夯实学校民族医药特色根基,综合实力进入区域中医药院校前列;到2035年,民族医药特色鲜明,建成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到2050年,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
报告强调,当前,学校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面对教育强国和特色教育强省战略需求,要把握大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扛起“服务地方、造福民生”重任,破“守旧困局”、拓“发展新途”,育“黔中名医”、转“科研成果”,与贵州振兴同频、与国家发展共振。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实现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期,须系统实施好“十大工程”。即实施铸魂育人“筑基工程”,以“三全育人”理念浸润立校之基;实施教学改革“提质工程”,以卓越育人质量夯实办学之本;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工程”,以产学研用融合激活兴校之能;实施人才引育“强校工程”,以智力集群优势撑起发展之梁;实施学科攀峰“铸优工程”,以特色内涵建设扬起奋进之帆;实施附院品牌“升级工程”,以医教研协同擦亮服务之窗;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以中医国粹精华滋养精神之魂;实施开放合作“拓展工程”,以国际交流互鉴拓宽前行之路;实施治理体系“优化工程”,以平安校园建设筑牢育才之境;实施党建引领“保障工程”,以坚强政治引领铸就一流之梦。

大会号召,全校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勇担“服务健康贵州、中医药强省”使命,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创新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 持续正风肃纪反腐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书面工作报告。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当日上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各代表团第一次会议、大会预备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供稿:党委宣传部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