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5日,在贵州中医药大学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之际,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贵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医促(北京)中医药技术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第五届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大会”在贵阳召开。

开幕式上,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申和,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敬杰,贵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邬卫东,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会长陈梦生分别致辞。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存主持开幕式。

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产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发展之道。

王申和高度肯定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取得的显著成绩。他表示,科技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多领域发展进步。要推动民族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加快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转化。

张敬杰介绍贵州近年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的成就,希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分会加强与贵州医药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贵州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

邬卫东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中医药大学建设发展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贵州中医药大学期待与专家学者们共同携手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新高地,为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医大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尚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岐黄学者、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乌兰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梢;岐黄学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王振国教授;青年岐黄学者、贵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赵立春分别作题为“中医学术发展纵横谈”“科技创新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传承蒙医精华,科技赋能创新,为促进健康做贡献”“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创新”“铷矿物质的发现及调节帕金森疾病的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

其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陆阳发布“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开展了中医药科技创新论坛、科研成果转化论坛、青年科研能力提升论坛及科研成果路演。

举办第五届中医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大会,旨在搭建全国交流平台,发挥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全面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中医药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科研处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