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党史资政育人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院校、党校、研究机构的近140名专家学者、师生齐聚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围绕“党史资政育人理论与实践”进行学术研讨。

校党委书记邬卫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韦伟主持开幕式。

邬卫东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各高校、党校交流的师生表示诚挚欢迎,向致力于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由衷感谢。他说,贵州中医药大学将党史研究与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贵州地方发展相结合,深度研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及其成效经验,形成一批重要研究报告和咨政成果,为中医药行业政策制定,健康贵州、健康中国建设等贡献智慧和力量。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有效推动党史资政育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努力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开幕式上,甘肃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雄伟教授作为参会代表发言。他说,党史资政育人,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会议能更深刻认识党史研究总结问题背后的逻辑、机制和经验。

会议包含5场主旨报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先春教授以“思政课改革与内涵发展”为题,提出思政课应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高校与社会的逻辑贯通、信息共享、资源交互中实现守正创新。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教育长敖以深教授以“边际变腹地:抗战时期贵州战略地位的演变”为题,论述了抗战时期贵州从边疆地区变为大后方腹地的演变过程,指出贵州在抗战时期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田茂乾以“关于党史资政育人的实践途径与传播策略”为题,讲解党史资政的“三种路径”以及党史咨政报告书写的行文规范和写作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教授以“敌人眼中的新四军:从战时日本材料看新四军的性质特征”为题,论述了日本资料作为“他者”,对于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性。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姜帆教授以“积极拓展大党史研究边界——以新中国对缅甸的外交策略为例 ”为题,强调积极拓展“大党史”研究边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研讨环节,来自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11位专家学者围绕“大党史”和“大党建”研究进展、现有共识等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会上,对公开征集并遴选出的获奖论文进行了表彰。

闭幕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近平表示,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动党史研究深入开展,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审核周超 殷海 岳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