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组团式”帮扶我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座谈会在二附院召开。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处长许家佗,岳阳医院副院长李福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徐汉辰,中医学院院长吕嵘,光华医院副院长何东仪,中药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李后开,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磊;校党委书记邬卫东,校长周英,原校长、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刘兴德,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于浩,相关职能部门、药学院、二附院主要负责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派驻我校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王炎参加。于浩主持会议。

邬卫东表示,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学校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共闯新路的国家战略部署,全力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将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帮扶专家们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精准指导、加大帮扶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培育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创新”的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我校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发展打开新局面,为贵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

周英讲到,此次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帮扶合作,是沪黔两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在“省校合作、校校合作”基础上,创新探索“组团式”帮扶学科新模式。我们将倍加珍惜这一机遇,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为专家团队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全力深化协同创新,聚焦中西医结合学科关键领域,联合攻关重大课题,共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全力推进成果转化,将帮扶成果转化为服务贵州大健康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力量,打造东西部中医药高校协作典范,推动帮扶工作落地见效。

许家佗表示,此次帮扶合作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两校在学科资源整合、特色优势互补上的重要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将聚焦学科特色,强化资源共享,在重点病种研究、临床诊疗技术优化、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领域开展深度帮扶合作;持续推动人才互通,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形式,搭建人才成长桥梁,在中西医结合青年骨干的培养上,开展定制化支持方案;加强创新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学科联盟,在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向协同攻关,推动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贵州中医药大学在中西医结合学科评估、博士点申报、人才培养、科研建设、学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座谈会结束后,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到二附院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皮肤科、药学部等有关科室进行了现场指导。






(供稿:第二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