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民族药)新药研究开发人才团队是贵州省科技厅2008年批准建立的贵州省第一批科技创新团队,由梁光义教授领衔组建的一支多学科合作、综合研究力量强的科研队伍。


一、领衔人基本情况
梁光义,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中药化学成分及中药新药研究,是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化学与资源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药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和贵州省药生药学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贵州省学位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30多种植物的800余种化学成分及其衍生物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刺梨酸、狭叶藜芦碱、尖叶清风藤内酯等32种新化合物,发表论文108篇,其中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出版Phytochemistry, Planta medica等SCI收载的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主持研究开发了民族药新药“血脂平胶囊”、中药6类新药“芍石护睛胶囊”和“茶地止咳胶囊”,分别转让我省制药企业;主持研究 “炎特佳含片”等5个民族药质量标准由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
二、团队研究方向
以研究开发中药、民族药新药为发展方向,集中针对肿瘤、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糖尿病等化学药品至今无法彻底根治的疾病,开展中药、民族药新药、新剂型、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
三、团队基本情况
团队成员主要由长期从事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药分析、中药药理的人员组成,平均年龄37岁。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成员7人,所占比例4%,副教授以上成员12人,占比例85%。研究人员涵盖了团队的研究方向,分工合理明确。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制剂实验室(三级)、贵州省中药民族药炮制与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民族药经皮给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制剂室、第一附属医院药理临床基地为平台,集中科研人才和仪器设备优势,形成了从加工炮制、制剂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中试研究、临床研究的规范、合理、科学、配套、高效的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体系。实验室总面积约3000㎡,拥有高压均质机、冷冻干燥机、喷雾干燥机、微波真空干燥机、滴丸机、旋转压片机、巴布成型机、液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血液流变学检测仪等先进的制药设备、分析检测仪器和药理试验仪器。
团队成员一览表
姓名 |
职称 |
学历学位 |
从事专业 |
梁光义 |
教授 |
本科 |
中药化学 |
张永萍 |
教授 |
本科 |
中药制剂 |
贺祝英 |
主任药师 |
本科 |
临床药理 |
董登祥 |
教授 |
博士 |
药物化学 |
刘文 |
教授 |
硕士 |
中药制剂 |
徐剑 |
副教授 |
硕士 |
中药制剂 |
钱海兵 |
副教授 |
博士 |
中药药理 |
柴慧芳 |
副教授 |
博士 |
中药化学 |
张艳焱 |
副教授 |
博士 |
中药化学 |
王建科 |
副教授 |
大学 |
中药炮制 |
杨长福 |
副教授 |
博士 |
中药药理 |
邵进明 |
讲师 |
硕士 |
中药分析 |
刘明 |
副教授 |
博士 |
中药药理 |
陈晓兰 |
副教授 |
博士 |
中药制剂 |
梁祝 |
讲师 |
硕士 |
临床药理 |
四、科研成果
近3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目32项目,对外技术服务18项,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3件,临床试验批件2件,医疗机构制剂批件6项,发明专利5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