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传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传承是画地为牢、一潭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为一个中医领域的人大代表,我今年提的就是关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发展的建议。”谈到中医药创新与传承二者之间的关系,全国人大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推拿教研室副主任、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杨硕感受深刻。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中医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也作为一名长期任教中医专业的教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杨硕一直关注的重点。自去年10月以来,杨硕便利用到十多个县中医院讲座的契机,积极与当地中医大夫进行座谈,深入调研中医药发展现状。

“中医药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的临床疗效问题,这就对中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杨硕表示,国家中药管理局提出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到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强素养,其中读经典、强素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点。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到:‘凡欲为大医,……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这说明我们若要当一个大医,当一个明白的医生,一定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杨硕看来,如果在临床上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经典的学习就不够深入,在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时就不太会使用中医的思维去解决,这不仅会导致临床上中医的弱化,也会导致中医优秀人才培养不足,致使中医药发展后劲不足。

为此,杨硕建议,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要让中医药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以绘本、课本的形式进入课堂。对于在校学习中医的大学生,建议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必修课进入课堂,对于一些民俗,则可作为选修课进入课堂。针对进入临床的医生,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教育部联合录制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供医生学习,纳入每年的中医继续教育项目学分考核,进一步夯实在院医生文化素养。针对全民素养提高,建议录制一些电影、电视节目、话剧,或制作绘本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大力推广,进一步提高全民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在贵州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贵州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中医药“优+”工程,即“中医药+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等,说明中医药的发展将有力融入和助推贵州高质量发展。”杨硕表示,在中医药产业方面,希望在“十四五”期间能打造更多龙头企业,争取到2025年贵州中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达300亿元。同时,在中医药人才方面能培养一些领军人物,涌现更多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在中医药科研方面,去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彭立教授在世界顶级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文章,我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医人才能在顶级期刊发表文章,在中医药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中医药科研工作,杨硕寄予期盼。

“希望贵州的中医药发展能很好地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把贵州打造成中医药发展的高地。”展望未来,杨硕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自己也将积极践行人大代表职责使命,发挥专业所学所长,努力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